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生產力水平的直接體現,是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主戰場!笆濉币詠,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局勢,邢臺制造業持續較快發展,對全市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本文以規模以上工業為研究對象,對“十二五”以來邢臺市制造業的發展狀況進行分析,旨在發現問題、提出建議,為領導決策提供有益參考。
一、制造業發展狀況
(一)制造業占比上升,增長快
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是34.6%,其中制造業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28.7%上升至2017年的29.0%;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由2011年的71.9%上升至2017年的84.0%,分別上升0.3和12.1個百分點。2011到2017年,全市GDP年均增長7.8%,制造業年均增長9.5%,比GDP年均增速快1.7個百分點。
(二)制造業數量增加,貢獻大
2017年,邢臺市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1317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96.0%,比2011年增加588家,比重上升6.6個百分點;完成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89.1%,比2011年上升8.0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102.9%;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86.3%來自制造業,比2011年上升13.8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達117.1%;貢獻出口占規模以上工業出口總額的90.4%,比2011年增長29.9個百分點;吸納就業22.7萬人,占規模以上工業從業人員總數的87.5%,比2011年上升5.9個百分點。
(三)制造業投資占比高,增速快
2011到2017年七年間,制造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一直在55%以上,占工業投資的比重一直在90%以上。2017年制造業投資增長2.2%,快于工業投資增速(0.3%)1.9個百分點;2011年制造業投資增長34.0%,快于工業投資(29.5%)4.5個百分點。七年間增加了1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其中新增制造業企業965家,占比達96.5%,成為全市經濟新的增長點。
(四)制造業內部結構發生積極變化
制造業包括了31個工業大類行業,2011年有5個行業是空白,分別是煙草制品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2017年,除煙草制品業仍然是空白外,其他行業均增加了新企業。
通過2017年和2011年的行業比重數據可以看出,制造業內部產業結構發生了積極變化。
2011年,排名前五位的行業依次是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其中,只有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是裝備制造業,其它四個行業均是高耗能行業。2017年,排名前五位的行業依次是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紡織業。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比重由2011年的7.0%上升至2017年的15.6%,上升8.6個百分點,代替并超過鋼鐵成為制造業第一大行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三大高耗能行業雖然仍位居前五,但比重發生顯著變化,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得益于基礎化學原料、焦炭深加工產品、單晶硅等產品比重高,拉動該行業比重由2011年的6.5%上升至2017年的7.1%,上升0.6個百分點,行業排名由第五位升至第二位;高污染、高排放的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因化解過剩產能和大氣防污治理,生產總量減少,比重下降,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比重由2011年的14.8%下降至2017年的6.7%,下降8.1個百分點,排名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比重由2011年的9.3%下降至2017年的4.2%,下降5.1個百分點,排名由第二位降至第八位;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比重由2011年的7.9%下降至2017年的6.2%,下降1.7個百分點,排名由第三位降至第四位;紡織業代替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排名進入前五,比重由2011年的5.0%上升至2017年的5.6%,上升0.6個百分點,排名由第六位上升至第五位。
從上述比重變化可以看出,2011到2017年制造業產業結構正逐步趨于優化,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裝備制造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步發展起來,傳統高污染、高排放行業逐步淘汰或實現綠色轉型,制造業正隨著“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推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二、制造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小規模企業多,大企業不大
制造業是邢臺市的支柱產業,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食品、紡織服裝、醫藥、化工、建材、鋼鐵、裝備制造等特色產業,發展壯大了一批龍頭企業——今麥郎、金沙河面業、玉峰實業集團、恒進紡織、童泰嬰幼兒服飾、恒利集團、君臨藥業、中煤旭陽、建滔焦化、德盛玻璃、安全實業、德龍鋼鐵、邢臺鋼鐵、晶龍實業集團、中鋼邢機等,為全市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貢獻。但是大企業少,企業規模小,一直是制約邢臺制造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7年,全市1317家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中,年主營業務收入不足2000萬元的企業有109家,其中有40家停產,這些企業將退出規模以上工業;年收入逾2000萬但不足3000萬的企業有210家,這些企業抗風險能力弱,遇到經濟大環境不景氣,就有可能降為規模以下或停產,甚至破產倒閉。這兩類企業占比達24.2%,接近1/4,比2011年比重上升9.5個百分點。年收入超10億元的制造業企業2017年有36家,比2011年增加10家,其中收入超百億的企業2017年有3家,分別是今麥郎、中煤旭陽和德龍鋼鐵,2011年有2家,分別是德龍鋼鐵和邢臺鋼鐵。新增企業中多數收入剛逾2000萬標準,收入超億元的企業寥若晨星。
(二)技術跟進模仿多,自主創新少
專業技術人才缺乏,自主研發能力弱,創新能力低,是邢臺企業的短板。隨著經濟的發展,私營企業占比越來越高,企業經營管理親情化嚴重,對家族以外的人才缺乏信任感,限制了專業人才的引進。因專業人才缺乏,有的企業被環保處罰,卻不知道被處罰的原因。企業研發人才少,研發投入小,2017年規模以上制造業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僅0.98%。企業發展沒有技術支撐,導致產品處于中低端水平,同質化嚴重,多數企業采用降低價格占領市場,形成不良競爭,隨著土地價格、勞動力成本、物流成本等剛性成本的不斷攀升,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重重,做大做強步履維艱。
三、對策建議
(一)引項目強服務促制造業發展
項目承載投資、支撐發展。在項目引進上,改變“剜到籃子里就是菜”的觀念,提高項目落地的門檻,做到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不入、易帶來環境問題的項目不入、資源消耗大的粗加工項目不入、生產工藝落后的項目不入,集中力量主攻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的項目。對項目實施“保姆式”服務、“零距離”跟蹤,確保項目建設“一路綠燈”。努力提高簽約項目履約率和資金到位率,推動簽約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投產、早達效,特別要跟蹤監測大項目和大企業投資項目的投產達效情況,加快大企業的培育進程。
(二)出政策留人才助企業提研發能力
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自主技術創新,離不開企業自主研發能力的提高,其中研發人才是關鍵。調研中發現,經濟新常態下的企業都意識到先進技術、高層次人才對企業存亡的重要,積極與國內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巨頭合作,組建自己的研發團隊,增加研發投入,但是仍有很多中小企業反映即使高薪也留不住人才,主要原因是人才對其生存環境、個人提升空間有后顧之憂。因此,僅依靠企業一方面的力量還不夠,需要政府出臺優惠政策。近期,南京、天津、西安、成都、武漢等16城放寬落戶政策搶人才的新聞在網上引起熱切關注,邢臺應借鑒成功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出臺優惠政策,幫助企業留住人才,提高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增強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