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仵樹大通訊員李耀杰柴永超
“這么多年來,今年的變化最大,臭水坑都給拾掇干凈了!7月12日,在漯河市召陵區召陵鎮大徐村,徐新陽拉著記者到村口的一個占地兩畝多的坑塘邊說,“你聞聞,沒有味吧,水也清了,里面還有泥鰍,晚上可多青蛙在這里叫。年初,這里還是個臭水坑呢。”
77歲的徐新陽曾在20世紀80年代擔任過大徐村村支書,多年來養成了習慣,每天要到村子里走走看看,給村里提“意見”,見證村子里每一年的各種變化。
老徐說:“1977年,為了種地方便,村里在這兒挖了一個大坑用來蓄水,后來隨著糧田改造,這個坑就廢了,F在,村民騎著電動車進城時,順手就把家里的垃圾扔坑里了。垃圾一年比一年多,再經過雨水浸泡,四處散發著臭味。”曾經的蓄水池,在老徐眼里,就如同趴在村莊上的一個流著膿水的巨大傷疤,讓他每次經過,就覺得渾身不自在。
今年4月,這個“疤痕”被徹底根治了。召陵區委、區政府在全區范圍內實施垃圾“清零”行動,所有村、社區、街道的垃圾徹底實現清運。大徐村的坑塘也被清撈干凈,3個多月來,坑塘里的水變清了,周邊青草、垂柳環繞,以前的“傷疤”變成了池塘景觀。
老徐發現,村子角落里的垃圾剛被清理完,村里就來了一幫人,在村頭建起了新型垃圾地埋桶,每隔幾十米就放一個大型垃圾桶,還安排5名清潔人員和車輛負責全村的垃圾清運。村里干凈了,老少爺們兒隨手丟垃圾的習慣也改了。
老徐所說的“今年的變化最大”源自召陵區在全市率先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今年5月,召陵區總投資3772.19萬元,采用政府購買特許經營服務實施,涵蓋5個鎮,兩個街道辦事處,179個行政村內所有道路的清掃保潔、垃圾收運。
目前,全區已建成各戶投放、全域保潔、統一收集、集中轉運的城鄉環衛新體系,打造出專業化、機械化、數字化、科技化、精細化的“城鄉環衛一體化”召陵模式。
實際上,凈了地、清了水、美了村的垃圾集中清運項目,只是召陵區以項目建設推動環保攻堅的其中一項。今年以來,召陵區確定了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的各項分解目標,通過實施重點項目建設進行有效治理,為全面打贏環保攻堅戰夯實了基礎。
多措并舉落實攻堅目標
記者了解到,今年初,召陵區認真組織實施環境提升創業行動方案,以水環境保護、大氣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為重點,切實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按照環保攻堅的總體布局,召陵區2018年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98微克/立方米以下,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57微克/立方米以下,優良天數225天以上。
基于此,今年以來,全區對施工揚塵源實行“一票停工制”,將揚塵污染防治不力、情節嚴重的施工單位列入行業“黑名單”,對全區涉及化工、電力、造紙、20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以及有固定排氣筒的磚瓦窯等行業企業全部進行摸排,責成25家企業限期安裝自動在線監測系統,并與市環保局聯網;實施“煤改氣”和“煤改電”工程,實現全區潔凈型煤生產倉儲配送中心及配送網點全覆蓋,城市建成區餐飲服務經營場所全部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嚴格落實轄區內30家重點管控企業啟動相應級別的管控措施和響應措施,盡最大努力減少污染物排放,抑制污染升級,強化秸稈垃圾禁燒、煙花爆竹禁燃禁放管理。